虔诚的玉崇拜(一)

所谓玉图腾痕迹指的是,根据有关资料,可推断在我国古代,先民们曾经用带有某种含义的玉刻制品作为氏族的标志。

图腾并非我国历史上独有,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崇拜过图腾。原始人类借某种自然物作为符号和标志,以装示某一氏族的血统,并赋予其某种意识,尊之为神圣和崇拜之物。这种被崇拜的自然物即是图腾。围绕着图腾,还产生了原始音乐、原始听群在内的巫术礼仪,这是远古图腾活动的特点。

我国古书上有不少关于“人面蛇身”、“龙身人面”之类的记载,这些应是远古氏族的图腾。有的学者还认为,古代工艺品上的纹饰(如陶器),不仅在形式,是一种装饰,而且还具有氏族图腾的神圣含义。关于这一类记载在我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当中叙述得最多而且这些记我又大多和玉有密切的关联《山海经》中《北山经》有一段叙述;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还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十神。其用之,皆用一藻管座之。其十四种状皆负身而载玉,其相之,皆玉,不压。其十神状皆由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

虽然,这里面尚有很多东西令人难以理解,但其中人兽合一的神怪形象被学者们认为可能是一种远古图腾。这一段文宇中有神怪人物佩戴和使用玉器的叙述,而且是十四神“载玉”、“皆玉”。一群人以共同的玉装饰为标志,并作为祭祀崇拜之物,这应该认为是图腾标志的一种。此外,《东山经》还有“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胳”的记载,即是说,曾有氏族以糜鹿角作为图腾标志。我国古代文献对鸟图腾,特别是对玉鸟图腾痕迹做了较为细致的说明。《拾遗记?少昊》中有一段明显是以玉刻做为崇拜标志的文字:古代一位神女,少昊的母亲皇娥,当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夜间在玉宫里纺织锦缎布匹,白天乘坐本筏在茫茫的大海上漫游。有一天她到了西海之滨的穷桑之地,那里生长一种叫孤桑的大树,高达千寻,吃了此树果实以后可以长生不老。她在那里迢到了神童“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她与这位神童同乘木筏,值戏于海上。他们用桂树的枝条地为旗杆,将黄茅草结于杆上作为旗帜,并且用玉石雕刻成鸠鸟的形态,装饰在旗杆的顶端。因为古人认为鸠鸟能够懂得一年四季的更迭和阴阳寒暑的变化,所以崇拜它。后来皇娥生下少昊,称号就叫“穷桑氏”,也叫“桑匠氏”。在少昊称帝主持西方之时,因当时有五只神异的凤鸟在帝庭的上方环绕飞翔,所以少昊也被称为“凤鸟氏”。六国时著阴阳书的桑丘子,即是其后裔。

上古时代氏族的名称,几乎全部采用动物的名称,属于少昊金天氏的各族有元鸟氏、青鸟氏、丹鸟氏、祝鸠氏、鸣鸠氏、鸣马氏、鹃鸠氏。这些记载暗合以鸟鸠为图腾的氏族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暗合从鸟鸠图腾到风图腾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神话当中,鸟的故事还相当多,我们不能视其与图腾无关。古人善于观察和想象,他们把鸟类的寒来暑往归结为有灵性,能“知四时之候”,能附会春夏秋冬。无怪乎后来鸟的形象又演变为代表太阳的金鸟,这和我们民族的信仰与传统观念是密切相关的。氏族的人们对鸟是相当崇拜的,用马做图腾无疑是一种光荣,是一种号召力。但是,用鸟做标志会有一定的难度,活鸟是要飞的,死鸟又不吉利。史前人类尚无做鸟笼的记载,最好也是最自然的办法,是采用人们心目中最尊贵的材料和最好的加玉方法,制成鸟的形象,以作为崇拜的标志,用玉石琢磨鹰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拾遗记》记载皇娥与“白帝之子”“刻玉为鸠,置于表端”,区区八字,构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情节,这难道不是玉图腾的痕迹吗?

故宫博物院现珍藏着一件“鹰攫人首玉饰”,“透雕,似为佩饰”。这是一件早期的玉石雕刻,从其上“还可以看到这种图腾神两爪正各抓一个斩下的人头”,这件文物可以视作玉图腾痕迹的有力佐证。玉器是特种工艺品,既可欣赏又可实用。不但如此,还作为社会集团的标志和崇拜的象征。上古之时,玉被琢磨成鹰鸟等各种形状,作为图腾崇拜。这种玉图腾反映的是远古文化和意识形态萌芽初期的一种形式,也是后来玉文化的一种来源。

2、英雄世系和玉文化之关联

古代的很多神话故事,都反映了英雄世系和玉文化的紧密关联。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一类是巨人英雄的赫赫战功。这些故事中所讲的人有些原是神,由动植物精灵人化而成。古代人在叙述这些精灵人格化的过程时,将玉崇拜的观念也融合了进去,将玉的神格作用和英雄世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地表现了古人对玉的狂热宗教情绪。为了能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传说的帝玉当中,选择几个众所周知的人物,考察一下玉和这些神异人物的关系,以及玉所表现出来的神奇增力,看一看玉崇拜在古人的心目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在古代政治中发生过一些什么样的作用。

炎帝神农:传说是我国农业耕作的始祖,相传曾“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炎帝时曾“有石田之玉,号曰夜明,以闯设水,浮而不灭”。其实,具有强磷光的矿物,如自石、冰晶等、在失去原来的光源以后,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发生光亮、这在今曰,人们巳不以为奇。但古人却把这自公现象和炎帝神农的圣德联系在一起,似乎天地为贤人圣德所感,以至玉石也显了灵。轩辕黄帝;相传是他最早建立了典章制度,他曾‘用使百辟群臣受伯教者先列圭玉于兰蒲,席上燃沈伯之香,春荣宝为屑,以沈信之队之为促以徐地,分别尊卑华戎之位也”。

这是说黄帝时代已经建立了圭玉制度。是神话中关于权玉之足早记载,能反映玉文在政治上的作用,使人明显感悟玉文化从其生直到跟政治发生密切关系而大显身子的一轮廓。

颛顼:传说中古代部陆首领。据《拾遗记》载,颛顼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已有老者对具意说:“你若生子,必会五行中之他,并且一定会成为玉者。”过了十年,昌不然生子团预,“千上有效如龙,亦有玉田之象这是一则由玉显灵,预兆帝玉诞生的故事。然是神权政治用玉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