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无法忽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令人魂牵梦绕、缠绵纠结的动人章节。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风尘走到今天,她总能强烈地拨动我们的心弦和意绪,令我们倾心关注她所面临的一切。而眼前记者更加关注的是当下的中国晋城的书画艺术市场。
也就是今年以来,记者曾几次驻足晋城市展览馆,门头一条醒目的大标语“书画艺术的魅力———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 才华与富贵在这里转换”非常引人注目,奇怪的是,馆内观者却寥寥无几,冷清异常。“已开展好几个月了 ,有时甚至一天都不见一个人来光顾。”主办方负责人杜义军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这样办下去很是困难,撤掉吧又不忍心。这么好的画展在晋城这个地面遭遇如此尴尬局面,是当初没有料到的。”那么,这种局面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是馆内画作不显品位,还是主办方的市场炒作及广告力度不够?由此引发了记者对整个晋城书画艺术市场的关注与思考。接下来又采访了诸如李慧英、柏扶疏、贾大一、安新鲜、郭秋林、段生龙、冯俊如、靳旭玲等晋城十几位资深书画家、收藏家,令人不爽的答案竟出奇的一致。
事实上,晋城书画艺术市场的确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尽管这些年形势多有好转,官方和民间也不间断地推出几次各级各类的书画展出以及拍卖活动,但大多给人留不下多少深刻印象,或谈不上多深多大影响。从产业角度讲,其中真正能称为产业的像模像样的,虽有郭秋林等极少数成功代表,却也基本属“一枝独秀”。书画交易远的不说,比起周边省市来也叫有场无市,有市无价。到头来只有书画家自我解嘲,书画商望“潮”兴叹。
那么,“晋城书画艺术市场火不起来”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
据调查了解,晋城书画艺术市场火不起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本有:社会整体认识不足、书画艺术鉴赏能力偏低、宣传不够、政府引导不力、缺乏环境和氛围、缺少市场运作能力和必要的环节、书画艺术家自身艺术水准亟需再提高等。
无庸置疑,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中国和她的人民,正在享受着一个难得的“隆昌盛世”。 “盛世收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其中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书画艺术市场”,在国内各地呈风生水起。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与富贵在这里转换。无论是古人还是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一次次在拍卖会上被刷新纪录。无论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讲,还是从欣赏满足当今人们的精神世界角度讲,作为一个行业已被人们认可、捧热。单就书画人才来说,全国各地一批批优秀青年书画家都在这个发达的信息时代被隆重推出,加之各大媒体的炒作,使书画艺术成为文艺界中一支盛开的奇葩,灿烂夺目。
说到晋城,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资源富饶,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人民安居乐业,早已成为太行山上的一颗耀眼明珠。晋城的文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近几年晋城旅游业的崛起,也带动了一些相关产业的复苏,文艺、影视、文学、饮食、书画摄影等,都有所起色。然而晋城的书画市场却还在遭受着不应有的冷遇与冷清。无疑,书画市场的兴盛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谈起书画艺术品也属于收藏领域中的一个大类。很多书画爱好者不惜重金投资收藏,是因为它本身不仅具有保值,而且重要的是增值幅度可观,风险性小,唯有风险的是真迹与赝品之分。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赝品充斥于市,难分真伪,让一些投资人慎之又慎。排除赝品不说,其本身的价格已让更多的投资人望而却步,少则几万,多则百万,所以我们每个书画爱好者也要有一种平静的心态来看待,不一定非古人的东西才收藏。在雅俗共赏之余,它也能带给我们一种不可言表的愉悦,一种无法释怀的品味,一种境界的提升和美感。
杜义军等认为,书画市场的兴盛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为什么文艺界的明星们可以一夜成名,大红大紫,身价数十万,而书画界更多的是年过七旬头发斑白才有所知名。甚至是在世时不为人知,千古之后被视为珍品。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关注的太少。文艺界有才气的都借助于影视公司、经纪人之类平台,走上社会的舞台,走进公众的视野。本身文艺就是靠人的视觉和听觉来吸引人的眼球,传递美的感受。而书画就只能靠视觉和悟性去感受理解,诸多人说“欣赏不了”就在于他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传播的难度和欣赏的难度,不是大众所能轻易接受的。很多书画艺人清贫一世,穷苦一生,对书画的执著追求至死不渝,到头来也没有被戴上那顶五光四射的“家”冠。也有很多悟性极高的才子为了生计只好放弃所爱,半途改道。所以我们要能使更多的人来关注书画市场,关注那些寂寞的书画人。而弘扬中华文化,让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进入国际领域,不仅是那些艺人的责任,更多的是那些愿意为书画做出取舍的投资人。
市展览馆的大型油画展在晋城面遭冷遇,确实让人深思。一幅幅仿名家的古典风景,无论是静物画,还是写实画,还有人物、田园风景等,都让人感到震撼。绘画的表现形态是非摄影所能表达出的效果,立体感让人为之惊叹。清新亮丽的画面能使人走进画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同样的油画在深圳都是大量出口欧美、澳大利亚、中亚等国家,大芬油画已经作为深圳的油画知名品牌推向世界。可是在晋城,较低的价位却受不到人们的青睐。晋城资源丰富,经济相对比较富裕,从房产、汽车、旅游、饮食、娱乐等方面看,消费指数节节攀升。仅房产开发价位居高不下,上千户的楼盘开发一个又一个,炙手可热。家居市场也是呈现一派空前的繁荣景象,高端产品逐渐成为消费的主流。可为什么书画市场却显得冷冷清清,不受欢迎,难道她在家居文化中没有一席之地吗?显然喜爱书画者绝非少数群体,随处可见的书画培训招生期期爆满也是明证,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们多才多艺,让他们增加多种生活技能的同时,更承扬了祖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我们想培养孩子的书画能力,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培养兴趣和热情的环境,环境的熏陶是一种无形的催进力。营造家庭环境文化氛围,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书画是必不可少的。 诚然,晋城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而如今我们晋城在外面的印象仍被认为是煤炭工业城,农民城市。如果物质发达,文化丢失,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讲,都不能不说是我们的耻辱。在这个物质极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打造文化晋城,文化名城,启动一个行业,繁荣一个市场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呵护和扶持,没有市场哪来的名人出现。在我们这个人杰地灵的晋城,我们不缺少人才,不缺少明星,缺少的是打造人才和明星的环境和市场。平心而论,我们的书画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还是具有相当的水准,有的甚至拿到全国层面去比较一点儿不逊色,这从近年不断有书画家作品在全国参展并不断捧有大奖可见一斑。当然,从艺术家来讲需要自身的艺术修养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从大多数人来讲,其艺术的鉴赏力、欣赏水平乃至自觉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濡养同样需要来一个大的提升。尤其对于从政府来讲,应如何着眼广大市民艺术修养的引导,以及努力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艺术环境,有意识地打造市场,帮助我们的艺术家提高市场运作能力,以至建立必要的诸如经纪人等市场环节。再比如,是否能在各大酒店各大公共场合对外交流中有意把我市的书画艺术作品推出,则似乎还不单单是一个简单技术操作的问题,更应该是宣传一个城市,,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品位及其影响的应有题意。这一点,全国不少城市不乏成功先例,大可值得借鉴。所幸的是,这些年我们的文化产业叫得很响,特别是今年四月份以来,晋城市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产业试点市,天时大好,需要考虑的是体现在实践中如何突破,具体在书画艺术市场上又该如何开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而不久前,宝岛台湾画院18人书画家组成的文化交流艺术团莅临我市,泼墨太行,而且将适时邀请我市书画家赴台交流,真希望这是晋城书画界的一个春讯,一个走向火热夏季标志性的转换。
晋城书画艺术市场何时火起来?
相关阅读
- 盘了6年的金丝楠木手串包浆图 181人看过
- 这是怎么回事? 红泥是一种软泥 81人看过
- 擦过几次后珊瑚表面就会焕然一新 92人看过
- 汉地的人民经常将它编织成万字节或者盘长结 212人看过
- 东北扁担胡子是什么树? 214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