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月露知音再掀古琴收藏热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4 18:40 我要评论( )

2014年12月初,北京保利2014秋拍孔颜乐处乾隆御书房五器举槌,其中明清乾隆御赏头等十六号月露知音琴以190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2880万元落槌价成交,加上佣金共计3312万元。 5年前,这把月露知音古琴在2009年嘉德秋拍上以2184万元成交。 业内人

2014年12月初,北京保利2014秋拍“孔颜乐处——乾隆御书房五器”举槌,其中“明清乾隆御赏‘头等十六号’月露知音琴”以190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2880万元落槌价成交,加上佣金共计3312万元。

5年前,这把“月露知音”古琴在2009年嘉德秋拍上以2184万元成交。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成交额动辄上亿的字画,作为“四艺之首”的古琴收藏升值空间依然很大。

“古琴的春天”远未到来

古琴又称七弦琴,相传已有3000多年的弹拨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乐于琴、棋、书、画之中悠游人生,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品格位列其首。据文字记载,先秦两汉时已有很多名琴传世。黄帝的“清角”、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目前留存的古琴主要是唐宋以后作品,年代最久远的已有1200多年。如故宫所藏的“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玉玲珑”、“飞泉”,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枯木龙吟”,‘文玩’‘至纯天珠’‘贵州文玩’,中央音乐学院所藏“太古遗音”等。这些琴中珍宝年代久远,制作精美,大多数仍能发出优美的琴声。

早期古琴可分五弦、七弦、十弦,隋唐之后古琴才开始以七弦琴为主。古琴有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古琴属于漆木范畴,存世量相对瓷器、玉器等少得多,品相好流传有序的更是千中一二。

目前存世的极品古琴多为唐代古琴。据介绍,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存世古琴不会超过2000张。

当代著名斫琴家王鹏曾仿唐琴“太古遗音”制作师旷式古琴,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鸣天下。他认为,原则上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善的古琴越具有收藏价值。古琴按年代大致分为四档,唐代以前保存完善且制作精良的古琴几乎绝迹。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为古琴市场珍品,留世凤毛麟角,备受藏家追捧。明代文人制琴多为中端品种,尚有一定数量留存,但市场价格也已不菲。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琴因品质远逊古代,存世较多,市场价位相对较低。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琴自此改变了千百年来的曲高和寡,进入喧嚣的拍卖场。嘉德2003春拍,一件唐代“九霄环佩”琴,以346万元创下拍卖最高纪录,同年11月,“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收藏的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的高价成交。五年之后,2009年嘉德秋拍,“月露知音”琴以2184万元的成交价再创新高。

在2010年11月苏州吴门艺术品拍卖夜场上,一件明代晚期的孔府“御书堂”乾隆御用古琴拍出5800万元;12月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一件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竟以1.36亿元的天价成交,中国古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据介绍,“松石间意”能以1.36亿元成交,除了古琴本身的珍稀,宋徽宗的御制和乾隆皇帝的御题,更添身价。嘉德2011春拍,2003年11月以891万元成交的那件王世襄的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拍出1.15亿元。古琴再次登上亿元成交榜。

“大圣遗音”的传奇

2003年,王世襄先生尽集“俪松居长物”,手自编纂《自珍集》面世。开卷之首,即“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文曰:“大圣遗音”栗壳色,七徽以下弦路露黑色,遍体蛇腹断,中间细断纹,额有冰纹断。圆池,池上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是为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即安禄山叛乱,唐明皇入蜀,李亨即位改元之时,亦即李白附永王李璘事败,将流放夜郎之时。池两侧刻隶书“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困学”、“玉振”两方印。

据考证,“大圣遗音”琴为李亨即皇帝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至德丙申”年款古琴除此琴外,尚有北京故宫所藏神农式大圣遗音及唐代九霄环佩伏羲式琴。

大圣遗音琴原为民国初年北京著名琴家锡宝臣珍有,1948年,王世襄、袁荃猷夫妇“鬻书典钗,易此枯桐”,即以饰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1168.20, -28.00, -2.34%)约五两,再加翠戒三枚。其中最佳的一枚,为王世襄先生母亲遗物。经著名琴家汪孟舒介绍,从锡宝臣之孙章泽川手中求得。其后王世襄夫妇视之为拱璧,除文革十年被抄家之外,不曾须臾分离。

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认为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九德兼备,当推大圣遗音。唐代古琴造型以伏羲式为主流,为后世仿制的典范,唐琴存世极罕,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琴鉴赏家郑珉中统计,所知全世界唐琴18张,中国藏17张(香港、台湾各藏1张),美国藏1张。18张唐琴,13张收藏于博物馆,王世襄旧藏大圣遗音即是私人收藏的五张之一。

明琴成为拍卖主角

古琴收藏有明显的区域性,香港、台湾虽有部分收藏者和投资者涉足,但是近二十年来古琴拍卖交易的中心在内地,尤以北京和江浙地区为中心。海外市场古琴稀见,仅成交过几件,2010年12月纽约伯得富一张明末清初的黑漆彩鸾吟琴的成交价最高,为33.8万美元。

在内地拍场,明琴成为古琴交易主体,凡经清宫收藏者,价格多在千万元以上。

文献记载,明初朱元璋建文华堂集各地琴家于宫廷,永乐帝下旨编《永乐琴书集成》,各朝皆大量制琴。明代不少藩王钟情于古琴艺术,传世品中不少出自藩王制琴。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花12年时间辑录《神奇秘谱》,推动了明初琴艺的发展。琴学大家杨守稷称,“明宁、衡、益、潞四王皆能琴,潞琴最多,益次之,宁、衡最少。”私人收藏的明琴以明中晚期制品常见。末代潞王所制中和琴存量较大,崇祯时用作宫廷赏赐,拍卖场上的成交价也高。

在拍场上知名度最高的名琴就是那件“月露知音”。此琴长121厘米,仲尼式,桐木制,髹黑漆,龙池上部阴刻填金乾隆御题诗,龙池下阴刻填金“乾隆御赏”方形大印。此琴带有乾隆宫廷的楠木制黑漆原装盒,盒盖阴刻填金“明制月露知音 大清乾隆辛酉年(1741)装”,钤印“永宝用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作家维权再掀奇观:贾平凹摁手印打假伪造书法

    作家维权再掀奇观:贾平凹摁手印打假伪造书法

    2018-12-23 13:24

  • 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存世古琴不会超过2000张

    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存世古琴不会超过2000张

    2018-12-13 19:5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