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百科

宋元时期温州漆器珍赏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14 13:52 我要评论( )

1960年代,温州白象塔、慧光塔塔基先后出土了北宋阿育王漆塔、樟木雕漆背光等(编者按:此二现藏于温州博物馆)和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识文描金檀木经函(外函)、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编者按:此三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尽管佛塔发现的漆器数量较少

1960年代温州白象塔、慧光塔塔基先后出土北宋阿育王漆塔、樟木雕漆背光等(编者按:此二现藏于温州博物馆)和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识文描金檀木经函(外函)、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编者按:此三现藏于浙江博物馆)。尽管佛塔发现漆器数量较少,但是普遍制作精湛,尤其是阿育王漆塔和识文描金漆器发现,使人们开始普遍认同“温州的漆器工艺”之精。

温州漆器除在本地销售外,还大量销往皇亲国戚、官僚、地主、富贾、士大夫较为集中,交通便利、舟船容易到达的大中型城市,如开封杭州、常州、淮安、镇江、邵武等。漆器成为除瓯窑、龙泉瓷器和丝织品之外,温州“海上丝绸之路”独特的外销商品。

文献记载,在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大街,均开设有温州漆器专卖铺,文玩,且温州螺钿漆器曾经上贡朝廷。元代温州漆器不仅在国内声名鹊起,而且在国外享有盛誉,受到真腊(今柬埔寨)人的喜爱。

北宋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  通高11.5厘米,长33.8厘米,宽11厘米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  通高41.2厘米,底边长24.5厘米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北宋阿育王漆塔  残高19.3厘米,底座边长12厘米  现藏温州博物馆

北宋金漆木雕东方持国天王像  通高12.9厘米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北宋九花瓣式漆碟   高3.5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6.8厘米 现藏温州博物馆

出土于佛塔和墓葬

温州漆器主要发现和出土于佛塔、墓葬和建筑工地。北宋是温州佛教发展的高峰时期,佛塔林立。漆器是彩塑、经卷、瓷器、金银器等供品之外,数量极少的一部分。1951年拆除温州鹿城区妙果寺千佛石塔时,发现藏经木箱。1965年温州市郊南白象街道白象塔出土北宋阿育王漆塔、樟木雕漆背光等(编者按:此二现藏于温州博物馆)。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塔基发现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识文描金檀木经函(外函)和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编者按:此三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舍利函内装北方多闻、东方持国天王像、泗洲大圣坐像等金漆木雕造像。尽管佛塔发现的漆器数量较少,但是普遍制作精湛,尤其是阿育王漆塔和识文描金漆器的发现,使人们开始普遍认同“温州的漆器工艺,宋代号称全国第一,元代仍负有盛名”(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文物》,《文物》1973年第1期)。

宋墓出土漆器的数量比佛塔稍多,分布范围广泛,江苏、浙江、福建等省的北宋、南宋墓葬均有出土,温州地区仅平阳县南宋黄裳夫妇合葬墓出土。1959年江苏淮安县杨庙镇北宋墓出土的盘、碗、盒等漆器,使人们认识到北宋温州漆器已经外销到江苏等地。1978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戗金庭园仕女消夏图银扣莲瓣形朱漆奁、戗金沽酒图长方形朱漆盒和戗金柳塘小景图朱漆斑纹长方形黑漆盒,使人们认识到温州漆器的真正水平。

2005年上半年至2010年,温州的建筑工地先后出土30余批次300多件宋元时期漆器,以素髹日用器皿为主,少数器物完整,,采用了识文、戗金、描金、描漆、针刻、剔犀、银扣等髹饰工艺,其中一半以上带有铭文,蕴含着大量历史信息,为研究宋代温州漆器提供资料

“识文漆器”提供可贵例证

温州漆艺经过长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博采众长,宋元时期呈现出全面运用的趋势,素髹、描金、描漆、针刻、戗金银、识文、雕漆、剔黑、扣器、螺钿等,具备《髹饰录·坤集》中主要的髹饰技法。

温州漆器数量最多的是素髹漆器,大多数制作考究,堪称典范。素髹漆器,又名“无文漆器”,顾名思义,朴质无纹,仅以色漆为饰。根据表里漆色差异,又有一色、异色之分。一色漆器有黑髹、朱髹、金髹、绿髹等。金髹因靡费黄金而屡遭朝廷禁止。慧光塔出土的泗洲大圣坐像等三件北宋金漆木雕造像,因稀少而弥足珍贵。异色漆器表里异色,表里同色,只底足异色。大部分素髹漆器是异色漆器。

最能反映温州漆艺成就的是慧光塔出土的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和识文描金檀木经函(外函)。两函既采用了识文工艺,又采用了描金和镶嵌珍珠工艺。识文是运用起线的做工,先捶打成漆灰团,然后搓成漆线,再用线盘缠出花纹,构成富有立体感的纹饰。两函盖面、斜沿和函身识文堆塑了开光、缠枝莲、折枝花卉、神兽、练鹊、羊、佛像等。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中指出:“识文漆器不仅目前举不出其他宋代实例,就是明代制品传世也绝少。此两函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例证。”“温州在北宋时是我国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文玩,以精制各种工艺品著名,漆器并有全国第一之称。识文漆函制作精细谨严,反映了当时该地的漆工水平”。描金是指在加工完成的胎体上,用金粉描绘花纹,日本称为“莳绘”。舍利函四壁开光内采用描金绘饰大梵天、帝释天礼佛护法佛教故事图各一幅,经函外函描金绘饰飞天、乐器、凤凰、牡丹等地纹。描金花鸟纹檀木经函内函采用纯金线描双凤牡丹团花、缠枝莲花鸳鸯和神兽纹,衬以忍冬、牡丹和网格纹,极其富丽华贵。这种纯金线描是用金粉调胶,直接用笔描绘到漆面,不再罩髹保护透明漆,线条流畅,细如游丝,技法高超。

白象塔发现的北宋阿育王漆塔,是目前仅见的一件阿育王漆塔,同样堪称雕漆典范。它以山麻干粉掺和油脂为胎骨,层层堆髹褐红色漆,然后剔刻、镂雕,“藏锋清楚,隐起圆滑”。塔顶中央剔刻十二瓣莲纹,四角山花蕉叶剔刻佛传故事,塔身四壁券门内镂刻佛本生故事。《唐大和尚东征传》载:“阿育王塔者,是佛灭度后一百年,时有铁轮王名阿育王,役使鬼神,造八万四千塔之一也。其塔非金、非、非土、非铜、非铁,紫乌色,镂刻非常。一面萨埵王子变,一面舍眼变,一面出脑变,一面救鸽变。”阿育王漆塔与上述记载在质地、纹饰、色泽等方面相符。

实用器皿为主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具有明永宣时期藏传佛教宫廷造像的显著特点

    具有明永宣时期藏传佛教宫廷造像的显著特点

    2019-01-14 12:41

  • 对于研究赤水河流域建筑工艺发展、风格传承以及文化传播等

    对于研究赤水河流域建筑工艺发展、风格传承以及文化传播等

    2019-01-14 11:19

  • 创烧时期、成熟时期和官窑时期

    创烧时期、成熟时期和官窑时期

    2019-01-14 10:55

  • 象牙雕刻工艺比以前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更为迅速

    象牙雕刻工艺比以前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更为迅速

    2019-01-14 10:3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