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大兴安岭发现“畏兀儿蒙文”岩画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18 07:38 我要评论( )

中国岩画学会理事、大兴安岭岩画发现与研究学者崔越领12日对外披露,近期,他在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发现一处黑色竖排笔书岩画,经请教内蒙古文字专家,分析认为为畏兀儿蒙文(亦即老蒙文)岩画。 该岩画,在大兴安岭范围内是首次发现,其内容对研究那一时代的

中国岩画学会理事、大兴安岭岩画发现与研究学者崔越领12日对外披露,近期,他在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发现一处黑色竖排笔书岩画,经请教内蒙古文字专家,分析认为为“畏兀儿蒙文”(亦即老蒙文)岩画。

该岩画,在大兴安岭范围内是首次发现,其内容对研究那一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大兴安岭地域的时代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考究价值。

据崔越领介绍,新发现的这一处岩画,其黑色竖排笔书有的尚能清晰看清楚,有的因遗存痕迹惨淡,而无法“辨识”。他在请教当地蒙文学者辨认,蒙文学者称,像是蒙文,但不认识。随后崔越领又请内蒙古当地蒙文学者鉴定,分析认为是“老蒙文”,即史称的畏兀儿蒙文,但具体内容尚不能释义。

记者了解到,老蒙文也称畏兀儿蒙文、回鹘蒙文。据崔越领介绍,蒙古社会原无文字,祖先的历史和文化千百年来仅以口耳传承而延续,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后,从俘虏的乃蛮部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处了解到文字的作用和重要性,于是成吉思汗命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塔塔统阿依据畏兀儿字母来拼写蒙古语,产生了最早的蒙古文字——畏兀儿体蒙文。

崔越领认为,蒙古文字的创制,体现出民族伟人成吉思汗对文化的态度。改变了一个民族的观念和意识,开创了一个文化的新纪元。从此,蒙古的历史被记录下来,,载入史册。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