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冈护城壕首现宋代挡水坝 可用作挡水和城防

蜀冈之上这块土地,被考古专家视为宝地,因为,它的地下埋藏着见证扬州城历史变迁的遗迹。记者昨获悉,去年,文玩,在疏通古代护城壕时,考古人员就在这块宝地上,发现了一处古遗址,经过5个月的考古,考古人员终于揭开了这处古遗址的神秘面纱—根据历史遗存,推测这是一处宋代挡水坝。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考古人员在扬州蜀冈城址护城壕内首次发现挡水坝,它既有挡水作用,也是城防功能的水利城防设施。

2013年12月12日,考古队工作人员正在现场勘察

宋代挡水坝现状

去年,宋代挡水坝考古现场

怎么发现的?

去年11月疏通护城壕时发现的

如今,复建的双峰云栈,成了扬州又一道景观,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而在双峰云栈往北不远处,当地人熟悉的西华门外,文玩,埋藏在地下数百年的宋代挡水坝,也重见天日。

最近,不少路人经过此地时,停下脚步看看,看着这处古遗址的模样,一些路人好奇地问,这是古代的城墙还是水坝?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是宋代挡水坝。

据考古专家回忆,这次新发现的古遗址,是去年11月,在疏通古代护城壕时发现的,“距离现代水泥路面大约3米。”

为了揭开这处古遗址的神秘面纱,考古人员也曾邀请国内的考古专家,为科学严谨的考古工作献言献策。

挡水坝啥模样?

南北断面人字形,中间有挡水墙

扬州城始称“邗城”,建于公元前486年,为吴王夫差所筑,城址在蜀冈上,后来,战国时期的楚怀王十年筑广陵城,汉代吴王刘濞建都广陵,隋朝沿用蜀冈上故城筑江都宫城,唐代在扬州建有子城、罗城,宋代则增筑为大城、夹城、堡城,元代沿用宋城,明代先后缩为旧城、新城,清代沿用明城,20世纪50年代拆除城墙并在城墙的位置修建了环城路。

唐子城·宋堡城遗址是历史上扬州城遗址(隋—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

经过历时5个月的探秘,今年3月份,考古发掘工作终于结束,埋藏在地下数百年的古遗址—宋代挡水坝,重见天日,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宛若在向人们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最近,考古专家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现场遗存进行研究,推测这是一处宋代挡水坝。

记者看见,南北走向的河道,在接近挡水坝的时候,河道开始逐渐收缩,挡水坝呈东西方向,南北断面为人字形,中间有着不足5米长的挡水墙,而挡水墙的最上端,横着排列着石条,如今还残存四块石料,而挡水墙南北两侧,都是呈“八”字形。

有何作用?

既能挡水,也是城防设施

重见天日的宋代挡水坝做工规整。考古专家推测,应该是南宋晚期官方修建的这处挡水坝,主要是为了阻止河水往南流淌,河道接近挡水坝时逐渐收缩,并且由砖石砌成,主要是为了降低河水的冲击力,这样的造型,就像我们现在的河边的驳岸,起到保护作用。

当然,也有考古专家看了现场后认为,这处挡水坝,除了起到挡水的作用,还是城防功能的水利城防设施。

尽管此次考古发掘的范围有限,但考古专家发现,这处挡水坝以南地势要低很多,下面也没有过水涵洞之类的通水设施,可以说,挡水坝在西城门外隔断了主城壕。而当时这处挡水坝正对着西城门,位处交通咽喉要道,有考古专家大胆推测,这里可能曾经设有吊桥拖板桥之类的过城壕设施,古人从城门通过吊桥拖板桥到达城外。而且,考古专家也注意到,挡水墙有些特别,“挡水坝顶部石条较为尖锐的顶线、两面陡坡的挡水墙,应该具有撤除掉过桥设施之后阻止通行的功能。”

扬州在唐代经历了繁盛时期,到了宋代,战事不断,修建这样的挡水坝,有利于保障城市的安全,考古专家推测,该遗迹既具有挡水坝的功能,又与宋宝祐城西城门外过主城壕的设施有关,是一座兼具挡水和城防功能的水利城防设施。

用了多久?

始建于南宋晚期,明清废弃

古代交通工具没有现在便捷,水路也就成了重要的交通方式,众所周知,位于蜀冈之上的唐子城范围内,水系发达,到了宋代,这些水系还继续发挥作用。

有河道,当然就应该有行船,那么,此次在对挡水坝进行探秘的过程中,是否还发现了带有古人生活气息的文物?考古人员表示,他们发现了宋元时期的瓷片,以及宋代的铜钱,例如“熙宁元宝”“元丰通宝”等。

那么,新发现的挡水坝从宋代沿用到什么时候,后来为何被废弃而埋藏在地下?通过5个月的考古发掘,得到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最近考古专家由此推断出,新发现的挡水坝始建于南宋晚期,元代沿用,明清即已废弃。

至于该挡水坝为何后来废弃了?考古专家表示,“这个没有史料记载,可能跟明代以后蜀冈上城址废弃不用有关吧!”

如何保护?

有关部门正在商谈保护工作

考古专家赞叹,扬州城遗址很特殊,整个城历代叠压,文玩,其中,唐子城·宋堡城遗址保存比较好。既然这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古遗址,很多人都关心这处挡水坝将怎么保护、利用?考古专家表示,他们现在也在和相关部门商谈下一步的保护工作,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保护好古遗址。本报也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