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前,家住天津静海县蔡公庄镇顺小王庄村的村民张绍敏在一片荒地取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口水井。水井使用青砖垒砌,井口直径有2米多。经过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共组人员勘测,确定了这是一口元代的古井。文保中心梅鹏云主任介绍说,这口井是天津历史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元代砖井,在古井东西两侧探挖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些金元时期罐、碗残片,重要建筑中鸱吻以及印花砖的残片等,说明这个地方在金元时期已经有人群在这里居住、生活。
主要负责这次作业的文保中心相军介绍,,他们来到这里后,先在井内进行了挖掘,发现了很多陶片和少量瓷片。据分析大部分都是罐子,盆,瓮,文玩,主要用于淘水。陶罐上有两个“耳朵”用于系绳,可以提起来、放下用来打水。在清理井里“堆积”的过程中,井底开始往上冒水,这些天来,队员们基本上都是一边抽水、一边干活。“现在井里的作业已经完成,你看井水已经有2米来深了。”相军介绍,这些水盐碱化程度比较高,现在已经不适于饮用了。但是从井壁上砖砌的精细程度上看,这应该是给人们提供生活用水的井,而非灌溉用井。井口直径有2米多,至少能供几百人每天的日常饮用。
工作人员介绍,这种保存如此完整的砖砌井壁古井非常罕见,这种青砖长32厘米,宽15厘米,高5厘米,从青砖规格可以看出这是一口元代的古井。队员们还在周围勘探中发现了古代人类居住过程中形成的活动面,在周围也捡到了一些瓷片,证明与井共存时期,这个地方有村落、居住区。
在周围探挖过程中,队员们还发现了一些金元时期龙泉窑系的瓷片、青瓷碟、精美的篦划纹碗底、古代建筑中鸱吻(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残片和花砖残片,推测这附近应该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建筑,有可能是大户人家的家宅,也有可能是庙宇。
本市很多村民提起本村的历史,都是从“燕王扫北”开始的,至纯天珠,这次元代古井的发现,又把这个村落的历史往前推进到金代。说到这口古井今后如何保护,也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在这里盖一个井亭,作为一个小景点保护起来;也可以对其进行回填,实施地下原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