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文物管理所获悉,一个拥有43座古墓、出土1000多件文物的汉代古墓群即将消失。该市黑蚂井汉代古墓群区域由于出产锡矿遭到严重破坏,面临消亡危机。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原黑蚂井考古队领队杨帆介绍说,该汉墓群形成于2000余年前,位于个旧市卡房镇黑蚂井村西老硐坡顶部,保护面积1万余平方米,墓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该古墓群出土的文物融合中原文化、滇池文化、本土锡文化的特征,被誉为“锡都三星堆”,曾出土铜俑灯、三足盘、三羊盒、铜印和提梁壶等大量珍贵文物。
从发现黑蚂井古墓群开始,当地部分矿老板和村民不顾相关法律法规,擅自在古墓葬保护区内进行地表采矿和搭建工棚,造成墓葬区内地表塌陷、山体滑坡、表土层面损坏严重,严重威胁墓地安全。
杨帆说,由于古墓群处于矿中矿,因此在1989年首次发现时就已遭到部分破坏。目前,黑蚂井汉墓群的主要区域发掘已全部完成,虽然还剩一些零星部分,但已不具备大规模科学发掘价值。
在现场看到,有着丰富矿藏的黑蚂井,,周围山头被挖掘机反复挖掘,只剩下一堆堆红土。据了解,至纯天珠,当2010年底第四次发掘完,当地政府认为黑蚂井发掘区失去了保护价值,文玩,于是撤出看管人员。此后,个体矿主不断来此肆意开采。
杨帆无奈地表示,黑蚂井汉墓群作为一项文物遗址,在有条件情况下应当保留。但是个旧作为以矿业经济为主要的城市,矿产开发必然与其相冲突,而文物部门开展抢救性发掘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经济发展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