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龙门石窟曾遭人为破坏 如何应对自然风化成难题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8 17:07 我要评论( )

中新网5月26日电(马学玲)第九届“网上看河南”南线采风团26 日上午探访龙门石窟。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窟内较多雕像遭破坏,有的雕刻失去头部,有的失去比如手臂等身体其他部分。据悉,在迄今为至的一千四百多年里,龙门石窟曾遭受到自然风化的侵蚀和人为的

中新网5月26日电(马学玲)第九届“网上看河南”南线采风团26 日上午探访龙门石窟。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窟内较多雕像遭破坏,有的雕刻失去头部,有的失去比如手臂等身体其他部分。据悉,在迄今为至的一千四百多年里,龙门石窟曾遭受到自然风化的侵蚀和人为破坏。    

石窟群落错落有致

莲花洞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处的伊阙峡谷间。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至纯天珠,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贵州文玩,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面对难以避免的自然风化,以及一些人为破坏,至纯天珠如何更好的保护并利用起来,无疑成为龙门石窟所面临的难题。所幸的是,而今的龙门石窟受到的人为破坏逐渐减少——毫无疑问,时下,如何更好的应对自然风化,则成为龙门石窟面临的现实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宾阳发现清代“通行证” 主人为时任云南参将

    宾阳发现清代“通行证” 主人为时任云南参将

    2019-02-16 07:10

  • 则隐喻墓主人为官为人刚正、崇尚朴素的品德

    则隐喻墓主人为官为人刚正、崇尚朴素的品德

    2019-02-14 04:06

  • 陕西考古推断秦直道为御防匈奴入侵人为毁弃

    陕西考古推断秦直道为御防匈奴入侵人为毁弃

    2019-02-13 07:54

  • 白水两处清代贞节牌坊人为破坏严重

    白水两处清代贞节牌坊人为破坏严重

    2019-02-10 22:30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