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雨了,存放在江厦公园的一块木头,让人牵挂。
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木头,它有个专用名字,叫作“木椗(ding)”,从宋代流传下来,大概1000多岁了。在宁波仅此一块,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所剩无几了。
可最近有人发现,存放“木椗”的玻璃罩进水了,“木椗”的大半个身子都泡在水中,贵州文玩,岌岌可危。
古木进水令人忧
这块“木椗”存放在江厦公园靠近灵桥一边,占地面积不大,外面用两块菱形的玻璃罩罩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还有这么一块宝贝存放在这儿。
昨天下午3点,细雨绵绵,记者看到,玻璃罩内充满水汽,不断有水珠滴下去。木椗的大半个身子浸泡在水里,水底长满了青苔。木椗水面上的部分,已经受潮裂开了。
市民张小兵住在附近的灵桥小区,时常到江厦公园去散步,“木椗”进水的事,最早就是他发现的。“进水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存放在这里好多年了,很少发现进水。现在,,眼睁睁看着它被水浸泡,就怕时间一久会烂掉了,太可惜了。”
这块木头原是宋代木椗
明代记载防剿倭寇事迹的《筹海图编》写有:“千斤铁碇抛船头,万丈滩头作挽留。”
木椗的作用,相当于锚。据考证,船停在海上时,宋代多用木椗,至纯天珠,元代用木石结合的碇,明代以后才大量使用铁锚;木椗、石碇、木石锚能够保存至今的寥寥无几。
存放在江厦公园的这块宋代“木椗”,是在吴淞口发现的,后来经过有关人士收藏,并且将它修复,存放在这里。
它重200公斤,总长5.68米,宽2.1米,锚爪长1.95米,锚杆截面呈矩形,宽0.25米。
江厦公园在宋时是江边滩涂
1979年,宁波要造当时的高层建筑,即现在位于东门口的邮电大楼。
考古人员对该地段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石砌码头。经考证,这是个宋朝码头。后来,该地段又挖掘出一条比较完整的宋船。
宋代码头和宋船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宋代造船和海上交通提供了新的例证。
据发掘出来的结果测算,在宋朝,宁波这里的码头长度已达几百米,当时的奉化江非常宽,现在的东渡路以东包括江厦街、江厦公园等都是江边滩涂。
当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都报道了此事,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专业杂志全文转载。
将同属宋时的“木椗”存放在江厦公园,有着特定的历史纪念意义。
市民急盼相关部门保护木椗
昨天下午,记者通过城管投诉电话96310找到了海曙区城管局,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江厦公园属于海曙区城管局管,但是江厦公园的“木椗”暂时还不属于他们管理,是水利局管理的。
随后,记者多次拨打水利局和文保所的电话,因是休息天,未能联系到有关人员。
“这宝贝在水里多泡一天,就是一天的损耗,很可惜。”不少市民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