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洛阳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 墓中出土液体是“仙药”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贵州文玩 2019-03-09 16:03 我要评论( )

昨日,从在郑州举行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纱厂西路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原来推测装在青铜壶中的千年“美酒”不是酒,而是“仙药”。

昨日,从在郑州举行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纱厂西路西汉大墓考古又有进展,原来推测装在青铜壶中的千年“美酒”不是酒,而是“仙药”。

洛阳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 墓中出土液体是“仙药”

洛阳西汉大墓考古又有新进展 墓中出土液体是“仙药”

西汉大墓出土的青铜壶及壶内液体 记者 张怡熙 摄

  昨日,从在郑州举行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纱厂西路西汉大墓考古又有进展,原来推测装在青铜壶中的千年“美酒”不是酒,而是“仙药”。

  去年10月初,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在纱厂西路发现一大型西汉空心砖大墓,出土随葬品种类丰富且等级较高,有不少填补省内考古空白。其中,在一件高50厘米、腹部最大直径34厘米的青铜壶中,保存了近3500毫升重约7斤的液体,被初步判断为西汉“美酒”,引发热议。

  这些液体到底是不是“美酒”?为确定该青铜壶内液体是什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合作,对该青铜壶中的上清液和下层沉淀进行了取样。

  “经过科学检测,该青铜壶中的液体为矾石水,是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和明矾石的水溶液,是古人用的一种‘仙药’。”该项目发掘负责人潘付生介绍。

  西汉时期,汉武帝对于长生不老很迷恋,曾用重金派人炼制长生不老药。在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水法专著《三十六水法》中,就有“取矾石一斤,无胆而马齿者,纳青竹筒中,薄削筒表。以硝石四两覆荐上下,文玩,深固其口,纳华池中,三十日成水”的明确记载。

  “这是古人用硝石和矾石制‘仙水’的流程。”潘付生介绍,我国古代炼丹术有水法与火法两种形式。水法最初用于饮服成仙,至纯天珠,后来用于炼丹。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表示,这些液体,是首次确定了的古人用水法制作的“仙药”,为研究古人的升仙思想和升仙途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此外,,墓主人身份也有了定论。通过该大墓与西侧紧邻的一空心砖墓的关系,以及西侧空心砖墓出土的双面印文为“耿大印”“耿少翁印”的铜印,判断两个墓为耿姓家庭墓葬。(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程召辉)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陕西咸阳发掘秦墓75座 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两座规模较大墓葬

    陕西咸阳发掘秦墓75座 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两座规模较大墓葬

    2019-03-09 00:27

  • 【详细】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 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媒体团一同实地走访六大书院

    【详细】 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 人民网文化频道与“文脉颂中华·书

    2019-03-08 03:24

  • 栾川将建中国洛阳旧石器考古基地 游客可体验古人类生活

    栾川将建中国洛阳旧石器考古基地 游客可体验古人类生活

    2019-03-06 08:03

  • 是一处距今2000余年的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墓葬群

    是一处距今2000余年的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墓葬群

    2019-03-06 07:41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