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对更多发掘物实施的同位素分析显示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贵州文玩 2019-03-20 21:18 我要评论( )

针对猫骨的发现地,她透露,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出现猫骨并不罕见,西安半坡遗址、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均曾发现过。

  中新社西安12月23日电(记者 冽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23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该院的考古发掘表明,5300多年前的陕西华县,就有帮助人类捕捉偷粮老鼠的猫活跃其间,这是迄今发现的猫与人具有共生关系的最早证据。但并不能证明此为家养的猫。

 

  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华县泉护村史前遗址,最早发掘于195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于1997年进行二次发掘,贵州文玩,发现了至少两只猫的8块骨头,其中两块为左胫骨。此前一直未曾披露该信息

  胡松梅说,他们对这些猫骨完成了骨骼测量、测年和同位素分析。其尺寸类似现代欧洲家猫的骨头尺寸,但小于欧洲野猫的骨头。对更多发掘物实施的同位素分析显示,当时泉护村人类、家养的狗与猪、老鼠大量食用以粟为主的食物,猫则捕食打洞进入粮仓偷吃粟的老鼠。不过,其中一只猫吃肉较少,吃的以粟为主的食物较多。她推测,这说明这只猫可能吃了人类的残羹剩饭者被人喂养。

  针对猫骨的发现地,她透露,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出现猫骨并不罕见,西安半坡遗址、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均曾发现过。她强调,文玩,尽管这一研究证实5300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利用猫来控制鼠害,但并不能证实当时这些猫已被驯养成家猫。此前,中国的家猫被认为是东汉时期从欧洲传入的,距今不到2000年。

  考古史上,有关猫的驯化与起源众说纷纭。迄今发现最早与人类有关的猫是9500年前在塞浦路斯给墓主陪葬的一只野猫,而家猫的出现则被界定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经过多年研究,此次陕西华县发现的猫骨,证实了猫、鼠、人之间的共生关系,为了解猫的驯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胡松梅还表示,这项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动物与人群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食物链关系,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和机制。(完)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他们接受了这些器物在礼制或宗教上的象征意义

    他们接受了这些器物在礼制或宗教上的象征意义

    2019-03-08 11:46

  •  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则和中原地区很有关联

    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则和中原地区很有关联

    2019-02-23 00:18

  • 而非今天所看到的是紧贴仪凤门城墙的一条小河道

    而非今天所看到的是紧贴仪凤门城墙的一条小河道

    2019-02-22 12:56

  • 墓门顶端门楼还有9个相同样式的猫头瓦和滴水

    墓门顶端门楼还有9个相同样式的猫头瓦和滴水

    2019-02-17 12:4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