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市场整合迈入新里程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3 07:16 我要评论( )

2010年的艺术拍卖活动已经大致结束,从春拍到秋拍,整个拍卖市场到底透露出了什么讯息?如果我们仅以中国内地拍卖公司所呈现出的成交额数据做出结论,未免落入区域性市场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制约,而无法正确体现出正在国际上崛起的华人收藏圈的走向。以宏观

2010年的艺术拍卖活动已经大致结束,从春拍到秋拍,整个拍卖市场到底透露出了什么讯息?如果我们仅以中国内地拍卖公司所呈现出的成交额数据做出结论,未免落入区域性市场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制约,而无法正确体现出正在国际上崛起的华人收藏圈的走向。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历经金融海啸之后的亚洲艺术拍卖市场迅速触底反弹,正证明了亚洲拍卖市场已经从区域性迈向国际性市场。目前的亚洲艺术市场明显的出现两个大方向,一是新旧藏家交替、二是市场面正在扩大。在亚洲艺术市场里,收藏之席位还是由华人圈独大。

曾梵志作品

何谓华人收藏圈?

「华人艺术」这个名词其实早在90年代就被台湾画廊、拍卖公司喊的雷震响天。由于政治意识的缘故,弃「中国」采「华人」,只要是以华人文化为基础的艺术家所创作出的艺术品都称为「华人艺术」。而谈到华人收藏便是指向华人艺术市场,台湾、新加坡、香港、中国内地,甚至东南亚的华人,因属相同人种、语言及文化传承,透过信息交流,已经形成一个俱备国际规模的华人圈。华人藏家圈里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台湾的林百里、马维建、施俊兆,中国内地这几年有王薇、民生银行、泰康人寿陈东升,贵州文玩,香港有「大刘」刘峦雄,东南亚华人代表余德耀。这几位近年买遍各大拍场的藏家都属于只进不出的终极藏家,收藏资历较短的王薇及余德耀更公开表明是以建立私人美术馆为理想在收作品。

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整合

除了购买力强大的华人圈,论到亚洲艺术市场,必须也将日本及韩国纳入。不过与强悍购买力的华人相比,日韩几乎只能排入边缘。早在2003 年,香港佳士得张丁元首先提出「亚洲艺术市场整合」的概念。随后在2004年秋拍,香港佳士得第一次推出以亚洲当代艺术为概念的拍卖专场,当时是纳入「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到了2006春拍,亚洲当代艺术独立构成专场拍卖。2008年春拍,「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和亚洲当代艺术」又首开夜场拍卖。在拍品的构成上,张丁元列出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日韩、印度、台湾当代艺术为辅的名单,建构出一个完整的亚洲当代艺术版图。

直到今年拍卖结束后,不管是从专场类别从拍卖公司经营策略来讨论,都可以得出一个结果:「亚洲艺术市场整合正式进入高峰期」。张丁元就认为,整个亚洲艺术市场明显的出现两个趋势,一是新旧藏家交替、二是市场面在扩大。这是两个不同角度的动向,但也互相影响拉扯着。举个例子来说,朱铭本次秋拍即使有作品流标却还是有高价成交纪录,至纯天珠,朱铭的市场一直处在十分成熟的区块,作品量多质优,市场盘面很坚实;这次的表现会出现波动,是由于亚洲市场正进入「接替」阶段。说今年是亚洲艺术拍卖市场的「转累点」一点也不为过。用相同角度来看今年的日韩当代艺术板块,这几年其实不只有台湾人专门买日韩当代,东南亚、日韩甚至内地客人都在买,只是这几年这份名单有点被消费过头,导致波动性干扰出现;基于上述的两个动向来解释,这都属于正常情况。

常玉 青花盆与菊

08年之后的亚洲拍卖市场开始迈入成熟阶段,进入关卡之前难免会有波动的阵痛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我们单单以艺术家来作个别分析,文玩,难免不客观。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具备「流通性高」、「对的题材」这两项要素的作品一定可以拍到好价钱;最好的例子就是常玉,他在整个亚洲市场接受度非常高,本次佳士得秋拍〈青花盆与菊〉便拍出5330万港币的常玉个人世界拍卖纪录,由刘峦雄拿下;此作在最高拍卖价格一直停留在2006年的2576万港元。

中国内地的市场越来越庞大,这是不可抹灭的事实。事实上,中国市场仍属于区域性市场,一个强大的区域市场。不过内地与香港的买家不同,国际化稍微逊色,也不及百年拍卖公司(佳士得及苏富比)的经营架构及海外缜密网络。与台湾相比,藏家密度及质量也稍弱势。拍卖公司区域性的整合其实端看国际品味与区域品味的差异。拿台湾老前辈油画为例,如何将他们放到香港这个国际平台,并且让国际藏家有兴趣购买收藏,这便是成功突破区域市场的局限性。香港有国际化的优势,是中西融合的汇集点;台湾拥有全亚洲密度最高的高端藏家,他们对所有类别艺术的包容性极强;内地内需实力不容小觑,加上日韩及东南亚的个体户藏家,亚洲艺术市场的整体规模将在数年内赶上欧美并与之抗衡。

如何能够在即有的基础上,面对全球透明信息的爆炸性开展,有效的推动文化价值,而非追逐流行,是全亚洲拍卖公司都要面对的课题。

2010年亚洲当代艺术市场透露出的讯息:

一.当代艺术秋拍版块延续春拍态势,开始走向理性的通道。

市场不会再回到2007年那时的夸张火爆。从第一场香港苏富比秋拍开始,就可以观察到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藏家变得越来越理性。藏家们开始注重作品本身的价值胜过艺术家的名头。同样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其内容不同就能产生天差地远的两个价格。例如香港苏富比秋拍的那幅张晓刚〈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二号〉就被余德耀以5218万港元成交,并创下张晓刚拍卖市场上的最高记录;同场的张晓刚〈1997年血缘系列〉,成交价就只有170万港元。〈创世篇〉那张作品的学术、历史性不可言喻,造成场上买家争夺,并冲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历史高价。至于后89的板块,只要是经典作品都有不错价格,像是余友涵、丁乙、方力钧。今秋刘小东比较特别,他90年代重要的作品像是〈违章〉、〈白胖子〉都集中出现了,毕竟是经典,一出场就被美术馆拿下;以他的稀缺性及学术价值,这都还算是正常价格,没有太夸张的表现。

二.后89当代艺术资金逐渐向70后移动。

70后的当代艺术板块,其作品价格逐渐的追上目前活跃在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一线艺术家,70后这次的价格飙高后,确认了所谓一线艺术家名单,这是市场普遍对他们的认可。名单基本价格一定超过百万,人数不会超过十人。当代的70后,尹朝阳表现很不错,他在匡时的〈赵棒之二〉就卖了537万人民币,他这次出现的作品量不少,但是都能成交。翰海春拍就上拍了3张尹朝阳全部都成交。这次其他的70后也表现的非常好,香港佳士得的陈可、李松松,匡时的韦嘉,还有李晖、仇晓飞、宋琨、熊宇、高瑀。韦嘉的市价一直在20-30万人民币,这次在翰海的〈刺菁II〉会以185万人民币拍出实属特例,因为这张是他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作品。

另外在今年拍卖市场上还透露出一个讯息:中国老油画价格不再被低估。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很多买家也通过电话竞投的方式竞拍

    很多买家也通过电话竞投的方式竞拍

    2019-02-23 07:18

  • 是自1991年以来在拍卖会上出现的艺术家最为重要的作品

    是自1991年以来在拍卖会上出现的艺术家最为重要的作品

    2019-02-23 07:14

  • 佳士得拍卖会将呈献安迪沃荷自画像

    佳士得拍卖会将呈献安迪沃荷自画像

    2019-02-23 07:13

  •  拍卖场上书法并非所有书法家的作品都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拍卖场上书法并非所有书法家的作品都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019-02-23 07:12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