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材质*
打开一件作品,看是写在纸张上还是画在绢子或者绫子上的,这是判别一个作品的
材质,材质是有时代性的。
东晋的纸和隋唐的纸不一样,要是一个人说这个是王羲之的,你一看这个纸有30多
公分,其实那个时候没有这样的纸。到了唐代,故宫有李白的作品,还有杜牧的
诗,你看罢会发现,那些书画的纸是27—28公分,人家说这是李白的,至纯天珠,你一看这个
纸,就知道是不是真的,这就是材质的时代性。
比如绫子,绫子也有时代性。一个是明末清初,还有吴昌硕时候,这两个阶段使用
绫子是时髦的,除了这两个阶段的以外就很少用了。所以,材质的时代特点特别突出。
*第二、装裱*
装裱时代性。
是明代的,还是清朝早期或者是清代中期,甚至是清代晚期的装裱都不一样,尤其
表现在宫廷上面的。比如说乾隆和嘉庆的装裱就和道光和慈禧时候的装裱不一样,
民国的装裱和清代的装裱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甚至装裱也有地域性,比如说北京和
苏沪的装裱不一样。那么你就要了解,了解后就可运用到鉴定工作当中。
*第三、文字*
写的什么,画的什么,都有其时代性。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文字时代是由文字而产生的时代特征。如人家说是赵孟頫的画,你一看是唐人的,
你不用懂就说是假的,因为在元朝的时候元人是写自己的诗,自己的画上都是提自
己的诗,赵孟頫尤其讨厌宋人的。什么时候文人开始画唐人诗呢?是明代中期以
后。这样,时代就有了。
避讳字的问题。看米芾的《离骚经》,再看一下经里是否有宋代皇帝的讳字。一个时
代的人都会避讳皇帝的名字,如果没有避讳那么这个时代性就出来了,没有避讳就
不对了。
如雍正时期,雍正说“我最尊孔丘”,以往没有人避讳,但是雍正避讳了,如果需要
写“丘”字都要变“邱”。
有一朋友让我看清代初年的字,我一看便晓得这个人是康熙年间死的,诗文里面的
字不对,这是雍正年间的人弄的,因为在雍正时候才开始这个字的避讳,不可能是
康熙时死的人写的字,因为他不会对这个字避讳,所以通过避讳字就把问题解决
了。
*第四、风格*
作品的个人笔墨风格和时代风格。
每个人写字都不同。如我的名字我写一个样子,其余每个人拿起笔来写我的名字一
个人一个样子,你再模仿也不同。因为我写自己的名字写了近40年,你上来就写,
不可能和我完全一样。所以,每个人写字、画画都有自己的味道,这是他用笔、用
墨、用色的特点。时代风格是由当时产生巨大影响的几个大师所引导的时尚。
如清代占主流地位的就是四王,山水是四王,画花鸟是恽寿平,要把这几个人的风
格抓住,所有清代人画山水除了八大、石涛在野之外,其余都受四王的影响,一直
延续到齐白石的近现代。如陈万兵(音)、金城(音)的早年山水、花鸟,所有清
代的,无论是钱卫成、民间的历山,主要是带色都受他影响。因此,抓时代风格,
要把在一个时代里某一个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大家的风格抓住即可。
若遇到一个无款无印的东西,你的判断根据就是:应根据画上反映出来的是否和那
个时代的大家相吻合,你的鉴定工作就完成了,因为没有款印就没有真假。如一幅
花鸟,是写意的,除了明代的青藤白阳的风格,文玩,还有竹子像郑板桥,虽然是青藤白
阳也不能说是明代,因为有更晚的风格在里面,只能说它受扬州八怪的影响。因为
他们也是学清初四僧,他们学的就是明代的青藤白阳。这是传承。
纵观分析,元代人的风格,然后是陈白杨,再往后是清初四僧、八大,八大影响到
了赵之谦,赵之谦又影响到吴昌硕,然后派生出齐白石,然后是李克山(音)。你
把纵的线拉出来,对于你掌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某一个大家的笔墨特点,这是一个
学习方面的问题,把它掌握好,否则一看中国古代书画史,那么多人怎么记,根本
记不住,你可以把它进行归拢,进行排队,谁学谁搞清楚。
我和一个朋友开玩笑,我说玩齐白石仅仅是高小毕业,玩吴昌硕才是考上大学了,
玩赵之谦就是研究生。数往知来,你要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大家是从哪里来
的,要知道他往哪里去了。从哪里来是他学的谁,中国绘画史上任何一个大家,至纯天珠,没
有一个是自我创立风格的,没有一个独创。能被今天市场反复炒作,能被那么多收
藏家视为珍宝的,没有一个是没有传统的,只有一个传统才能站的住。现今,大师
多的泛滥了,谁是大师都很难说。要看一个人的艺术有没有价值,首先看他对传统
的态度是什么。
中国的艺术尤其要讲究传统,西方的艺术也讲,只不过我们当今的美术教育是一种
瘸腿教育,有很多最根本的东西已经都丢失了,不是说它原来不存在,而是说我们
的教育体制没有给予学生,或者是艺术爱好者没有足够的信息明白这些。
*第五、款*
说一个款是文征明的还是董其昌的,或者是王石谷、齐白石,要看这个款是不是他
写的,往往这些书家、画家从5、6岁开蒙拿毛笔写字,他们写字比画画的时间长,
有时候你看一幅画好象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是一看款就明白了。如果字要是问题
特别大,毛病特别多,那么画再好也不能要。画是好仿的,但是款是难仿的。有造
假者说我每天一早起来先写100次齐白石的字,但是他再写也不是真的。因为有一
个问题:齐白石是怎么来的。齐白石的书法从哪里来呢?他学了很多东西,你要真
把他模仿的像,你要是按他的路子走,那么其他的呢?你的一个风格就可以对付所
有的假吗?如果你是一个研究诗歌的人,你就事论事,你肯定不是真懂诗的人,真
懂诗的人要数往知来,要把它了解清楚。我们说数款是判断一个作品是此非比的重
要环节,所以说启功是一个教训。
有志于成为收藏家或者是鉴定专家的人,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你把博物馆
的、美术馆里面被公认的真的东西,比如你喜欢齐白石,喜欢张大千,你要把其所
有大家公认的东西,从20、30年代有他的作品,一直到他死的作品,把所有的“白
石”两字拿出来比较,现在各种图象进行文档很方便,能看出是哪个年代的。把20
年代归类——30年代归类,就能发现原来20年代“白”字和90多岁的时候“白”字是这么
变化出来的,这就是积累。没有下功夫,人云亦云,是学不好的。所以,我认为鉴
定是可以学习的,只要功夫下到了,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这五项很累,但成效是很大的。然而,复杂的是在古画和近现代,有时候画是假
的,题跋是真的,有时候题跋是假的,画是真的。这种情况有的是造假的,或者是
古代的收藏家一拆二,比如说一个真的画,题跋也是真的,但是题跋和画没有在一
张纸上,他就把这两个分开,按照真画造假画放在真的题跋上面,然后把真画放在
假的题跋上,这样就赚两份钱了。我有一朋友要买傅抱石,我说不好,他说周边有
这么多的题跋,我说你不是要买这个画吗?我说这个傅抱石不真,他看不懂,他是
被周边的题跋迷惑了,以为是真题跋就可以保画。这种情况你要分别对待,如果真
画还可以,因为你花的钱是买画的。这取决于你的兴趣是什么,但是首先要判断准
确。说老瓶装新酒,花了几百万买了一堆题傅抱石的字,中间的画不对,这样的事
情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