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市全线下挫创业板跌逾1% 基民如何应对?】市早盘全线下挫,创业板跌逾1%。前期强势股早盘纷纷下挫。海通策略认为,牛市孕育期市场波动大,来日方长不必慌张。具体来说,目前市场类似2005年,处于牛市孕育准备期,盈利回落、流动性改善推动估值修复。牛市孕育期市场特征是轮涨普涨、波动回撤大,回撤诱因可能是:国内基本面数据差、金融监管从严,海外经济数据差、美股下跌。
两市早盘全线下挫,创业板跌逾1%。前期强势股早盘纷纷下挫,至纯天珠,东信和平、东方通信均大跌9%,领益智造大跌8%,朗源股份、华菱星马、中信建投、宁波建工等个股纷纷重挫。
李大霄: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成为主流
3月1日,MSCI宣布将A股在MSCI全球基准指数中的纳入因子由5%提高至20%,并通过三个步骤实施,预计有望给A股带来500亿美元的增量资金。
外资正在加紧进入A股市场进程,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也会在年内将A股纳入其国际指数序列,并有可能较快的提高纳入权重。
通过沪深港通进入A股的资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近两个月流入A股资金达到1210.8亿元。预计全年外资流入A股资金将达到6000亿元,外资持股市值有望超过公募基金,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机构。
进入本周,A股成功站稳3000点,牛市形态已经出现,A股投资者也将在自己的主场迎接外资大规模入场。面对“国际牛”行情,国内投资者应当注意以下八大市场变化:
1、投资者从短期持股转为长期持股
海外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更多关注上市公司质量和长期投资回报,总体投资的规模较大,并不适用于参与频繁的短期波段或题材概念的炒作。
此外,在2018年市场低迷阶段,外资参与A股的投资规模也是持续增长的,并不因为中短期行情波动改变其对A股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外资参与A股市场规模的扩大,外资的操作特点也将影响A股其他参与者的操作习惯。
2、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成为主流
海外成熟金融市场发展时间较长,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大,因此,海外投资者偏向于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做出详细分析之后,再考虑是否参与其相关品种的投资。
海外投资者参与全球其他证券市场的过程中,也贯彻着这种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随着A股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步伐不断推进,海外投资者的成熟投资理念也将越来越多影响A股市场的投资者,进而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有望成为A股市场主流。
3、对冲策略会大量使用
A股市场的发展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投资者对市场的变化也需要一个理解认识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A股面对的中短期不确定性仍然比较多,而这对于长期持股的机构是一种考验。
一般来说,为了保障自身的持股仓位,海外机构会在中短期使用一些衍生金融工具来对冲其持仓的风险敞口。因此,A股市场相关衍生金融产品或有较大发展。
4、投资指数产品成为A股重要发展趋势
2018年,A股市场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大幅增长,其中股票型ETF规模增长了65.4%。显然,2018年入市资金的主力仍来自于机构投资者,而指数型基金成为了重要的投资品种。
当然,上证50和沪深300这类大型市场指数,其成分股的收入和利润合计规模在A股市场中占比较大,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参与A股市场指数产品投资者,海外资金有望获取中国经济的成长收益。(功夫财经)
流动性驱动的行情还将如何演绎?
2月份,在“北上”资金持续买入、“游资”炒作、机构资金“向风险要收益”以及个人投资者情绪逐渐攀升的共同作用下,A股春季行情进入普涨的“第二阶段”。由“存量博弈”转向“增量抢筹”,市场活跃度的大幅提升,是本轮A股行情的重要特征。那么,增量资金是否会持续流入?本轮反弹又能否延续呢?
1、“资产荒”卷土重来
2018年,全球化进程遭遇波折,外部环境有所恶化。从国内来看,金融强监管在推动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的同时,客观上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受内外部负面因素的冲击,A股市场“跌跌不休”,债券违约事件频发,股权质押风险暴露。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扭转市场悲观预期,货币政策逐渐转松。
受此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8年年初的3.9%左右,下降至目前3.1%的水平。债券收益率的大幅下行,越来越难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求。同样的,近期货币基金收益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大幅降低。低风险资产收益不足、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房地产“房住不炒”,“资产荒”卷土重来。在此背景下,估值较低的A股自然受到资金青睐。
2、货币宽松有望延续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决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考虑到财政政策虽然积极,但主要体现在减税降费上,基建托底能力较为有限。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维持宽松,推动信贷向小微企业倾斜,预计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债券收益率或将持续下行,“资产荒”预计将进一步加剧,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流入A股。
3、流动性驱动买“成长”
增量资金大幅流入,市场交易明显活跃,是本轮市场回暖的重要推动力。从行业板块来看,截至3月11日,今年以来计算机(51.52%)、电子(45.40%)、通信(40.49%)等成长板块表现强劲,涨幅明显靠前。从历史经验来看,在流动性驱动的市场上涨中,成长板块确实表现更佳。若未来流动性仍将主导市场,则通过中证500或中证1000等中小盘指数,能更好的分享市场上涨收益。(富国基金)
急涨急跌过后,还有机会“补票上车”吗?
近来,A股市场大涨大跌好不热闹,3月7日上证综指创出阶段性新高,次日一轮大跌,随即3月11-12两日的行情又是涨势如虹。
截至3月12日收盘,A股各大指数重拾雄风。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年内以来分别上涨22.71%、24.74%、33.18%和35.58%。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历经了一波大盘风格股票领涨后,中小盘近期开始加速“进攻”。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盘指数年内上涨35.58%,较沪深300年内24.74%的涨幅高出近11个百分点。
于是,很多人开始疑惑,当下如此急涨急跌行情,莫不是传说中的“快牛”,来的快去的也快?没有入场的,还有机会“补票上车”吗?已经入场的,还能继续“追涨”吗?
指数估值依然便宜
首先,当下权益市场依旧具有较大吸引力,由于前期调整较大,各大指数的估值依然处于历史底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