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行情持续回暖,超九成私募产品录得正收益】上证指数再次站上3000点,股票型私募持仓也同步增加。今年春节后,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和赚钱效应飙升,私募仓位相比春节前有所上升。近日华润信托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截至2月末,股票仓位在80%-100%的股票多头型私募基金占比为48.54%;在一个月前,这个数值仅有31.37%。与此同时,今年前两个月,八大策略的私募基金表现都不错,正收益比例最高的为股票策略,高达94.71%的股票产品获得正收益,只有5.29%的产品为负收益,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
上证指数再次站上3000点,股票型私募持仓也同步增加。私募排排网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后,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和赚钱效应飙升,私募仓位相比春节前有所上升。截至今年3月初,股票策略产品平均仓位为57.09%,比春节前上升了3个百分点。
私募平均持仓增至六成,超九成产品录得正收益
与此同时,今年前两个月,八大策略的私募基金表现都不错,正收益比例最高的为股票策略,高达94.71%的股票产品获得正收益,只有5.29%的产品为负收益,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
对此,有机构分析认为,临近去年年末,科创板的消息吸引资金跑步入场,随后是5G带来的技术变革和应用创新又成为了新的题材,包括芯片、车联网、边缘计算等。而在春节后,经过这一轮普涨,资金可能会重新选择光伏、生猪养殖、新能源车等景气度高的行业板块。
股票策略平均收益为9.74%
今年2月份开始,A股各大指数出现放量上涨的趋势。尤其是春节后,三大指数一路高涨,市场瞬间跨越到“技术性牛市”阶段,成交量急速攀升。在2月25日,两市日成交额突破一万亿元,成交量相比于节前增加近10倍。从指数的涨跌幅来看,2月份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分别大涨13.79%、20.76%、21.86%和25.06% 。其中,创业板指数创下了史上最大单月涨幅,同时也创下了单日最大成交量,上证综指则创下了2015年5178点以来单月最高涨幅。从全球的表现来看,A股在2月份领涨全球。
在期货市场方面,金融期货三大主力合约在2月份分别累计上涨14.87%、10.90%和上涨21.33%;贵金属方面,黄金在2月份创下近一年来的新高,最高升至1346.80美元/盎司;黑色系方面,2月份整体保持小幅上涨,其中焦煤、焦炭指数月度涨幅分别为3.17%和2.87%。
在此背景下,私募策略指数也表现亮眼,八大策略指数收益率全部为正。根据私募排排网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2月份,股票策略指数以9.74%的正收益排名第一,其次是事件驱动策略指数和宏观策略指数,收益率分别为7.93%和5.73%。
事实上,2月份八大策略的私募基金表现都不错,正收益最高的为股票策略,高达94.71%的股票产品获得正收益,只有5.29%的产品为负收益,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
从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来看,八大策略私募基金近一年的最大回撤中,股票策略最近一年的平均回撤为21.46%,较之前有所下降,其中19.46%的产品最近一年最大回撤在10%以内;48.95%的产品最大回撤超过20%。相对价值策略和固定收益的整体回撤较小,最近一年的平均回撤分别只有5.59%、2.88%,至纯天珠,相对价值产品中,83.14%的产品回撤在10%以下。此外,组合基金的平均回撤为11.74%,也呈现继续下降之势,但是远远低于股票多头的平均水平。
春节后,投资者市场信心和赚钱效应飙升。在此背景下,私募的仓位也相比春节前有所上升。根据私募排排网股票策略仓位指数显示,截至3月初,股票策略平均仓位为57.09%,比春节前上升了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去年10月份之前,上证指数呈现单边下跌趋势,股票私募基金发行数量也逐渐递减;不过,去年10月份后,在沪指跌至2449点附近时,股票私募产品发行数量有所上升,基本稳定在每个月新增800只的水平。私募排排网分析指出,考虑到今年2月份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当月私募证券投资产品发行数量锐减,但预期3月份发行数量会出现大增。同时,自去年年底以来,清算产品也大幅降低。
于翼资产分析认为,科创板的消息点燃了从机构到散户对于科技股的热情,资金持续往科技板块流入。截至目前,5G带来的技术变革和应用创新成为热点,包括芯片、车联网、边缘计算等。但同时要关注接下来行业景气度很高的方向,因为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至纯天珠,很多行业和公司的基本面都是往下走的,景气向上的行业比较稀缺,经过这一轮普涨之后,资金可能会重新选择光伏、生猪养殖、新能源车等景气度高的方向。
上海证大资产表示,支撑本轮上涨行情的是资金面和政策面改善带来的估值及偏好修复,但目前为止宏观基本面的拐点尚未到来,未来反弹的驱动力能否持续,还要看政策落地的力度、资金面的演变等。短期内应关注3月中旬即将披露的宏观经济数据、企业年报等。
明河投资则表示,中期看好低估值板块。明河投资认为,之前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只要资金不退场,牛市中的大跌并不用恐慌,经过一两周时间调整,新的热点又将形成。从中长期来看,更看好低估值的品种,这部分股票在牛市中的每一轮表现都不是最抢眼的,但好在每一轮都有稳健的发挥,到最后的收益往往是最佳的。(证券日报)
私募基金众生相:有人“落袋为安”,有人“继续冲锋”
“总算打了一回业绩翻身仗,可以在一段时间睡好觉了。”3月14日,上海地区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赵诚(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慨道。
在经历去年投资回报-35%的惨淡业绩后,凭借今年前两个月A股快速反弹与精准择股投资,赵诚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净值今年以来的投资回报率超过28%。
但这份成绩在股票型私募基金领域并不算突出。
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2481只存续期满2个月的私募基金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达到6.68%。其中,股票型投资策略产品的回报率达12.84%,位列私募基金八大投资策略业绩排行榜首位,不但较固定收益(1.5%)、管理期货(3.31%)、宏观策略(7.8%)、相对价值(2.9%)、事件驱动(11.44%)、复合策略(7.43%)、组合基金(6.1%)高出不少,还出现了单只基金前2个月投资回报398.31%的最佳业绩。
“能扬眉吐气固然好,但现在我们必须考虑见好就收了。”赵诚透露,随着本周A股高位震荡,他所在团队正将股票仓位从9成降至3成左右。
他表示,前两个月创造28%的投资回报,足以让多数出资人(LP)感到满足。与其继续在动荡股市里博取超额收益,同时承受更高的投资风险,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将所有浮盈“落袋为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存在类似观点的私募基金为数不少,私募基金担心近期股价大幅上涨,已经透支了未来升值空间。
股票型私募“扬眉吐气”
赵诚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是他过去3年以来最兴奋的交易时光。
“感觉牛市又回来了。”他向记者坦言,从1月中旬起,他迅速将持股仓位从去年底的30%增加至90%以上,加仓的股票主要集中在5G概念、消费升级、人工智能、金融证券领域的行业龙头股。
“甚至有LP打电话对我表示感谢,这是过去3年以来几乎不曾出现的状况。”赵诚直言,过去3年由于投资连年亏损,他多次遭遇LP问责,如今LP的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
趁着今年前两个月股市大幅反弹而加仓迅速获利,是股票型私募基金的“常规操作”。
“有的私募基金在1月上旬的持股仓位不到50%,但到了2月底,他们的平均仓位都超过了80%,而且呈现仓位越重,收益越高的景象。”3月14日,一家私募基金研究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日华润信托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截至2月末,股票仓位在80%-100%的股票多头型私募基金占比为48.54%;在一个月前,这个数值仅有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