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赵晓东:敢“不追涨”的逻辑

  静听花开花落,本非一件易事,尤其在A股市场。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QDII投资总监赵晓东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采访中见到的很是淡定的一位。

  他坦言,业绩排名与竞争的压力对基金经理,尤其是年轻的基金经理来说,影响力还是不小的,而往往这种压力,会让基金经理在大涨大跌中失去初心。

  自下而上策略

  “我在投资时把选股放在第一位,大约四分之三的持仓都来自选股,行业配置和资产配置相对做得较少”,赵晓东进一步解释说,“精选个股,弱化择时,是让自己在震荡行情中不乱阵脚的法宝”。

  A股市场一季度行情现已接近尾声,尽管这两日有些震荡,但整体不改强势格局,从基金市场角度看,也是偏股型基金近四年来同期最好的一年。

  不过,权益类基金内部分化明显也是比较突出的,仓位高低,持股不同,都造成了业绩的差异。赵晓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这轮上涨行情中,他并没有追涨,对于此消彼长,炒作得如火如荼的题材股,也是抱着淡然的态度。

  “这并不是一种消极,而是坚定自己的投资理念,坚持长期价值投资”,赵晓东说,事实上,因为之前市场持续低迷,自己的持仓已是经过多轮细选优化,仓位也不低,在这轮上涨中,虽然没有踏中一些题材大牛股,但也赚得了一波不错的收益。

  “我持股周期较长,在非牛非熊阶段更需要耐心选股”。从产品季报来看,早在2013年,他曾重仓买入了很多白酒股,赵晓东表示,当时的判断逻辑是认为未来可能很多成长股会销声匿迹,但龙头白酒股的价值一定还在,而这些股票当时的PE只有五六倍,只是少人问津。

  选股逻辑追踪

  赵晓东在进入公募基金行业之前,他曾在淄博矿业集团做过项目经理,在浙江证券当过分析员。今年已是他在国海富兰克林工作的第14年,目前不仅担任权益投资总监,还担任QDII投资总监,并同时管理着4只公募基金。

  赵晓东对在A股市场挑选价值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总结为“五维选股法”,即从管理层、业务成长空间、估值、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风险等五个维度切入选股,再通过打分确定买入标的。

  在他的五维度选股方法中,一个独特的视角落在了第一维度为看“人”。

  主要关注实际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前瞻性布局和团队执行能力。从这几个方面进行360度调研,除了调研实际控制人和公司管理层以外,还会调研公司的供应商、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等。

  第二维度是业务,关注成长空间、竞争格局、议价能力、门槛高低等,主要要求标的成长空间大,行业内竞争力强。第三维度为估值,除了普遍关注的PB、PE等盈利性指标外,还会特别关注每股现金流。赵晓东说,他一般对PE和PB有三年观察期,预测三年后的PE估值比现在至少相等的,才值得投资。

  第四维度是持续经营能力识别,关注公司财务状况、销售能力和研发投入支出等,具体要求是财务要稳健,财务杠杆低,负债率合理,销售能力在行业中等以上,覆盖面广且有深度,支撑业务发展,研发投入在总成本中的占比高于行业平均。

  最后一个维度是风险识别。公司要对行业政策、业务更新迭代的颠覆风险比较敏感。同时关注国家政策和行业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在A股市场,价值不只是估值。赵晓东认为,若以价值的角度投资股票,其实大部分赚的都是企业利润,而不是它的估值。因为估值上下波动太大,有的股票可能在悲观的时候PE是10倍,但乐观的时候就达到了30倍、50倍,甚至100倍,变化太快。“在A股市场必须承认,估值到底合不合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个别小盘股的估值指标反而可能是情绪、诱惑和陷阱,不能市场一热起来就不管不顾‘杀’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