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指数化投资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行情该买主动型基金,还是指数基金?新老“基”民看过来,说拜拜!

  2019年以来,大指数涨幅均超过了25%。而相比之下,主动基金的表现似乎略逊一筹。我们统计了相同时间内动偏股型基金的净值增长(按照银河分类,包括主动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1115只满足条件的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5%,低于指数涨幅,81%的基金没有跑赢指数。

  当前行情该买主动型基金,还是指数基金?

  这一轮指基的胜出,是不是与特殊的市场行情有关?因此,我们对历史数据进行了回测,根据指数走势,将2005年1月4日至2019年3月22日的市场划分为3次单边上涨、2次单边下跌、2次震荡行情。

  单边上涨行情中指数基金胜出。数据显示,3轮单边上涨行情中,主动基金的平均收益均低于指数,能跑赢指数的数量不多。单边上涨更适合指数基金,主要是因为指数基金长期保持高仓位,当牛市到来之时反应更快,而主动基金注重控制回撤风险,往往在之前的低迷行情中降低了仓位,导致突然上涨之际没有及时跟上节奏。

  单边下跌行情中主动型基金胜出。而在2次单边下跌行情中,情况则正好相反。主动型基金显著跑赢了指数,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基金经理通过专业选股、仓位控制等方式有效降低了熊市中的回撤风险。

  震荡市中主动型基金再次胜出。在持续时间最长的震荡行情中,依旧是主动型基金表现得更有优势,虽然不如熊市那样突出,但基金经理还是通过挖掘优质标的,为持有人创造了相对丰厚的超额收益。

  不同市场环境下,主动和指数基金表现出不一样的优势,如果你有很强的择时能力,就应该果断地在牛市起点买入指数基金,在熊市起点空仓。但事实是:谁敢说自己每次择时都择对了呢?既然缺乏准确的择时能力,那就最好不要盲目地做判断。拉长时间来看,过去10年中,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61%,而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112%,78%的主动基金跑赢了指数,其中更有20多只主动型基金涨幅在2倍以上

  主动和指数基金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投资者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如果图省心省力,那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好产品,买入并持有,然后安心地生活工作,让优秀的基金经理帮你实现超额回报。当然,如果你喜欢在盯盘、择时中获得精神快感,那么指数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主动型基金跑输大盘,A股被动投资时代已然来了?

  在指数增强基金、主动偏股基金纷纷跑输大盘之际,A股被动化投资进程将因此再度加速。

  沪指强势反弹的行情下,号称跑赢标的指数并最大化追求超额收益的指数增强型基金,最终还是败下阵来。2019年至今,超8成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跑输指数的不仅是指数增强基金,实际上,超六成的主动偏股基金没有跑赢上证指数的涨幅。究其原因,“择时不当”、“选股不善”的问题再次冒了出来。

  相比之下,指数型基金天然规避了上述缺陷。未来伴随着A股的成熟,在收益端,主动型基金战胜被动型基金将会越来越难。市场反反复复的经验教训,将会加速投资者投向被动型基金的怀抱。

  指数增强基金“不增强”

  因兼具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的特点,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投资热度不断攀升。2019年股市好转之际,他们真实的赚钱能力又是怎么样的呢?

  2019年至今,A股触底反弹,其它各类指数也有高低不等的反弹。不过反观指数增强型基金,并未呈现出“指数增强效果”,反而出现大量跑输业绩基准的情况。

  据数据统计,2019年之前成立的指数增强基金共计108只,88只年内收益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占比81.48%。所幸之处在于,火热行情助推下,108只基金年内全部拿下正收益。

  指数增强基金运作中,其收益可分拆为两部分:一是被动复制指数部分的收益,即承担了指数β风险的收益;二是在所选取的成分股上获得的超额收益,即α收益。

  而α收益则主要来自于择时(根据指数涨跌情况调整股票仓位)、择股(从指数成分股中选出具有α收益的个股)以及其他方法(如打新、现金管理等)三大方面。其中,择股是α收益的最大贡献者。

  一家大型公募的ETF投资总监表示:“今年一月份,指数增强基金普遍能够跑赢基准。2月份以来,涨幅最快的多是垃圾股,业绩暴雷指数反而成为涨得最好的指数。而指数增强基金的量化选股模型,大多选的是基本面好的股票。”

  一边是市场炒作垃圾股,一边又是指数增强基金坚守基本面选股,一正一反的背后,指数增强基金的收益自然不及基准。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则给出了另外一个解释。“2019年很难做的。在投资中,增强指数会对指数标的进行一定程度地偏离,逻辑是借用主动选股能力或者量化选股技巧,通过偏差性风险暴露获得超额收益,不过通过历史经验选出来的个股通常在反弹行情中缺乏足够β而落后于市场。”

  即便短期内集体跑输基准,不过业内专业人士分析,评判一只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好坏,最好也用3至5年的长周期,几个月时间很难真正说明问题。

  被动投资进程或加速

  指数增强基金跑输业绩基准也好,偏股基金踏空也罢,或多或少折射出“择时不当”或“选股不善”的悲凉结果。

  在二级市场,择时的风险极大,投资者因频繁择时而踏空或亏损的案例不胜枚举。实际上,择时的有效性也一直广受争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业内诸多知名基金经理,在经历过多轮牛熊转换后,深刻意识到择时难度之大,且对收益贡献很不稳定,因此开始弱化择时,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精选个股上。

  相比之下,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天然地规避了“择时不当”、“不善择股”的弱点。近些年来,指数基金因其费率低、透明度高、操作便捷等优势,逐渐流行开来。尤其是2018年,伴随着A股的急转直下,巨量资金持续涌入ETF抄底A股,指数化投资成为行业热点持续至今。

  研究发现,被动指数基金一般仓位都在95%左右,并且比较稳定。而主动股票基金的仓位历史平均最高在85%,普遍处于79%~85%的区域。其中,不乏一些混合型基金不合时宜地大幅降低或提升股票仓位,进而造成悲剧。

  从美国等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看,未来伴随着A股的成熟,主动型基金在收益上战胜被动型基金会越来越难。换个角度讲,被动指数化投资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当下各大基金公司大力布局指数基金的原因所在。(券商中国)

  新老“基”民看过来,投资误区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