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承载功能、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3月30日,以“主动融入精准对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德州市陵城区项目人才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据了解,12个重点项目在推介会现场签约。其中,晶创非织造布项目、中设建工集团美丽乡村民居项目等8个产业项目,总投资27.5亿元;陵城区高端人才交流共享服务平台等3个人才项目,陵城经济开发区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协同发展战略合作等1个战略合作项目。

  “双招双引”有标尺

  推介会上,陵城区发布了精心制作的拟新上项目招商地图,详细标注了地块所在位置、大小、交通条件、招商方向、适宜发展产业等,受到很多投资商欢迎。不仅如此,活动现场还精心准备了宣传手册、招商政策等材料,可谓诚意满满。

  “宣传手册”综合介绍了陵城区的基本情况、营商环境、招商平台、已形成的五大产业支撑情况以及招商重点;“招商政策”则是陵城区根据山东省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密集出台的3项政策,做落地、做延伸。首创“陵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该政策规定综合性强、实用性高,为“双招双引”工作定制了陵城“标尺”。

  近一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德州市东部城区建设,陵城区抢抓被列入德州东部城区开发建设核心区域和战略腹地机遇,通过清理低效用地、开发整理土地,努力做到用一批净地熟地迎商。

  此次推介会优选的3000亩、15个地块,涉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商务商业中心等多种产业,均可实现“拿地即开工”。这是陵城区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生动体现,标志着陵城区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德州市委副书记张传忠介绍说,“德州已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了‘一区四基地’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陵城区在发展基础、营商环境,园区承载功能、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据了解,陵城区是德州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潜力巨大的新区,作为德州市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先后与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天津市河东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一批产业转移项目相继落户。

  陵城区委书记马常春在致辞中说:“新起点、新平台、新活力、新动能,是陵城未来发展的优势,也为各领域精英尽展才华提供了优越环境和广阔空间。”当前北京正在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陵城区一直把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推进跨区域产业协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来陵转化,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

  对于企业来讲,营商环境的优劣更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近年来,陵城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2018年,陵城区政府克服财政压力,主动兑现了2014以前涉及企业土地出让金、税金等政策资金8000余万元,着力打造‘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政府,同时也让企业对于后续的投资更加有信心。”陵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希岩介绍说,在打造诚信政府的同时,“我们在营商环境上做‘店小二’式的服务。”陵城区组织了一批对接企业服务的联络员,秉承“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深化“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9亿资金筑巢

  引凤还需筑巢。陵城区深化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不断聚集。设立了1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5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注册成立了3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提供资金支持;聚焦“双招双引”,积极打造政策兑现高地、项目聚集洼地,对一定规模以上项目进行优惠、补贴,对引荐促成项目落地的机构个人给予一次性经济奖励;保持“亲”“清”的政商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将167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真正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据了解,2018年,全区实现税收5000万元的企业,较2017年增加4家,其中,过亿元企业2家,实现了“零突破”。聚焦“双招双引”,积极打造政策兑现高地、项目聚集洼地。每年列支1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直接奖补引进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当前,陵城区正深度调整结构,深化转型升级,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启动,高质量发展已全面起势。

  以富路集团为龙头的新能源车产业,正在逐步实现集群式发展,2018年一举拿下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乘用车两个整车生产资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投资1亿美元的韩国(世元)汽车配件产业园项目、金大路年产2万套电动车配件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即将形成。

  以恒丰集团为龙头的纺织行业,34家新型纤维纺织企业已完成差别化纤维纱线织造布局,其中,恒丰集团被列入“山东百年品牌重点培育企业”,成功创建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同时与世界500强华润集团实现全面对接合作,总投资已超过35亿元,涉及新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总部经济等多个领域、多种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