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互联网泡沫时代的浮沉,日本软银集团主席孙正义依然是个冒险家。在科技领域,软银似乎无处不在。
据海外媒体报道,由于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孙正义在投资比特币时被套,割肉亏1.3亿美元。据悉,孙正义是在资产管理公司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联席主席Peter Briger的推荐下进行这项投资,软银于2017年2月收购了这家公司,而Peter Briger是知名的比特币狂热者。
2016年8月以来比特币走势
比特币价格在2017年一路狂飙,特别是在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一度逼近20000美元。有消息指出,孙正义正是在比特币最狂热的时候买入,在2018年比特币价格下跌后卖出持有的比特币,这波高买低卖的风格的确“很不孙正义”。
事实上,去年比特币价格急转直下,导致不少投资这一虚拟货币的人都出现了大额亏损,孙正义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但其亏损的金额却相对较高。对于擅长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他来说,在比特币上进行短期投资也是罕见的举动。
而且,大家要知道,孙正义在互联网浪潮中几乎从未失手过,每一次技术迭代时,孙正义基本上都投给了最具前景的公司,尤其是其早期对阿里巴巴投资的2000万美元,更是被奉为投资界的一段佳话。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不仅成功地挺过了后来的互联网寒冬,并逐步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如今,软银所拥有的阿里巴巴股份价值已超过千亿美元。
正是因为在比特币上的失手,总会有人要翻孙正义的旧账,而且这些旧账都与“短期”有关。
多年前,他领导的软银集团曾在美国进行了两次收购,分别是21亿美元收购计算机杂志出版商Ziff Davis、15亿美元收购金士顿科技,但这两家公司在三年之后就被出售,这两笔收购均出现了大额亏损。
软银在2017年5月收购英伟达4.9%的股份(当时价值40亿美元),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三个月后,公司将这些股份转让给了愿景基金。今年2月,日本软银旗下愿景基金已卖出全部英伟达股票,价值3980亿日元。按照2019年2月15日的汇率计算,卖出英伟达股票时其价值为36亿美元。换言之,孙正义的这笔投资亏损了大约4亿美元。
而且,英伟达也算是“比特币概念股”,诸如比特币的矿机曾伴随着数字货币大热而站上风口,产品一度大卖,从而拉动了市场对于芯片的需求。随后比特币价格暴跌,挖矿机价格跌落千丈,芯片需求的增长也随之受到牵连。
和孙正义不同,巴菲特等大佬对比特币一直持怀疑态度。
对于比特币,巴菲特曾给出这样的解释。
“人们通常会购买两种东西,认为自己是在投资。”巴菲特表示,“一种是真正的投资,另一种则不是,比特币属于后者。”
“如果你买了一个农场、一套公寓或者对一家企业感兴趣……这完美符合投资。你关注投资本身,期望获得回报。如果你买了比特币或一些虚拟货币,这些东西不会产生任何东西,你只是希望下一个接盘者付出更多。”巴菲特如是说。
巴菲特继续说,“你并不是在投资,而是在投机。如果你想赌一把,明天就会有人来并愿意付更多的钱,这就是赌博的一种。这不是投资。”
无论如何,很多人还是不得不佩服孙正义的眼光和赚钱能力。“人们把我称作乐观主义者,他们说我很疯狂,但我把这视作一种恭维。”对于外界的质疑,孙正义一直都是轻描淡写。其实,孙正义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期间险些破产,他说那时候是投资高科技的最佳时机。“如果我那时候还有钱,我肯定再投资。”他这么说。此外,孙正义坚信“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革命,每个行业将被重新定义。”成立千亿美金的愿景基金,只是孙正义这场豪赌的开局。
最新的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孙正义当前拥有的财富达到188亿美元。所以,即使翻他的旧账,即使真的有这样1.3亿美元的亏损,相比他188亿美元的“财富”来说,也就是一次“小小的教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