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资本范波:做逆向投资者,谋定而后动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句谚语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基岩资本范波的投资理念。与生俱来的严谨缜密,配以80后开放积极的求知心态,这就是范波,一位稳健的新兴产业价值投资者。

  2009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的范波初涉私募基金行业,便被当时的私募冠军看中并收入麾下,在年复一年的实战中,范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跑出了稳健的业绩:数据统计,在2014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由范波管理的基金产品净值为1.98,年化收益率达到18.59%。

  谈及自己把握行情脉络及行业主题的秘诀,范波认为这与自己“逆向投资”的思路密不可分。

  入行即遇导师

  投资最大的魅力是不确定性

  在范波看来,最初“不确定性”是吸引自己从事金融行业的最大原因,金融市场的奥妙在于,它是汇聚了投资者、投机者、套利者等等在内的交易场所,也是容纳了各种交易理念、交易策略和交易手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有无限发挥的空间。

  读书期间,海淀图书城和校图书馆是范波最常去的地方,不仅局限于自身的会计学专业,范波读书涉猎范围相当广泛,一年就能读百本之多,其中,人文社科类的书籍读的最多,比如《枪炮、病菌与钢铁》、《路西法效应》等等,这也奠定了范波后来在新兴产业投资上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善于在变化中学习的品格。

  聊到最近看的书籍,范波对围棋职业选手李昌镐写的《不得贪胜》赞不绝口。“下围棋每一手‘俗手’只追求51%的进攻效率,而把49%的效率留在防守,平淡无奇但最后积累下来,总能胜一子;而追求‘妙手’的人往往毕其功与一役,导致最终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失败。李昌镐虽然下的是‘俗手’,但克制了速胜的欲望诱惑,每一手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因不贪胜而得胜,其实这无论是围棋、投资,还是人生都是一脉相通。”

  2009年,范波入职了正值巅峰时期的新价值投资,迈出了走向私募基金行业的第一步,从2009年到2018年离任加入基岩资本,范波在新价值投资一做就是九年。从行业研究员、研究部小组组长,逐步成长为研究总监助理、基金经理、研究总监、投资决策委员委员,并兼任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对于范波来说,职业最大的幸事莫过于遇到了自己行业中的导师,“刚入行的时候对投资的理解都是书本知识,2010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加入新价值投资,我跟着他学到了很多券商内部系统性的实战经验,他对我职业生涯的影响非常大。”直到现在,范波还保持着当初养成的投资习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自己前一阶段的配置方向做一些反思和对比,对比自己所研究的投资方向和市场走势之间的差异,还会对关注产业估值做一个持续动态性的跟踪以判断市场风格切换。”

  理念逐步成熟

  从弱势中成长收获颇丰

  许正是因为生逢弱市,范波所运作产品的成长轨迹中渗透着其独特的逆向投资思维,一直到2014年,在不断地实践当中,范波独特的一套“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理念逐步成熟,用他自己的话归纳就是,“以牺牲短期利益追求中观确定的产业,用时间去烫平市场的波动,宁可少赚一点,但是不能多赔。”

  2015年牛市时,范波从当年4月中旬就开始对大盘趋于谨慎,将仓位降至五成,虽然大盘继续冲高200点导致一段时间内他管理的产品收益没有跑赢大盘,但范波认为,逐步逢高减仓的动作保存了胜利的果实,而后5月紧接而来的一波回调,让他的调仓发挥了作用,产品的净值又超越了大盘和当时多数基金。

  回忆起这段经历,范波坦言短期控制仓位显得至关重要。“当时仓位在五成到七成之间,以防御的思路均衡配置大票和小票。在大票中,用两成仓位配置保险股,因为当时除了中国平安(601318),从2014年底涨上来保险股是涨幅最小的版块,小票中配置了互联网+和工业4.0等新兴成长行业的主题投资,配置了两成的仓位。”

  翻看范波过往业绩可以发现,市场也给予了这套克制隐忍的投资理念积极反馈,在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由其管理的基金产品净值为1.98,年化收益率达到18.59%,在熊市时跌幅窄于沪深300,在牛市时涨幅跑赢沪深300。实际上,范波入行的前几年市场行情都不尽如人意,不过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资本市场虽少见股神,但只要大概率上能对中长期的确定性趋势做出准确预判,就可以在保持本金不遭受大规模损失的同时,抄底布局中长期看好的行业,获得相对稳健的收益。

  “在大盘筑底阶段,以控制风险为主,主要买入正股基本面较好,且未来转股收益率较大的可转债,大盘反弹阶段,持有股票为主,享受市场反弹带来的超额收益,在没有较好个股标的时,买入指数基金,跟随指数。”范波将自己底部投资的经验归纳为几点,“首先是分散投资,尽量让组合平衡,防止单个标的踩雷而造成基金净值重大损失;其次是多品种投资,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分散购买,等行情好转再调整投资方向;最后是长期价值投资,我喜欢买未来3-5年成长确定性非常高的行业标的,买产业资本持续增持、回购的标的。”

  积跬步者至千里

  寻找不确定性中的确定

  在貌似眼花缭乱的背后,市场的理性一面始终折射着最本质的经济法则,金融市场之魂在于有价值发现之锚,范波把这套检验企业是否能稳定盈利、在何点买入卖出的模型归纳为:可归引、可复制、可证伪,即盈亏都有因果可归因、是否能套用在其他投资上复制、是否有明确的否定情况可证伪。

  “从2016年熔断开始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投资逻辑,实际上,宏观GDP和工业增加值这些数据我参考的较少,我比较喜欢从中观也就是从产业层面出发,因为一些因为宏观的数据是看不准的,比如说2019年现在市场对一季度还是三季度是经济底就存在分歧,那就不如去判断产业的趋势,有很多产业的趋势是非常明确的。”

  对范波来说,看好的企业一旦错过了买入的时点,宁愿放弃也不会去追涨,更多的时候是逆向投资,提前一年甚至几年去研究产业链与产业趋势,深挖产业链中被低估的个股,寻找合适的买点介入并中长期持有,以获取阿尔法收益。长期研究下来范波自己已经可以算得上半个行业专家,用范波自己的话说就是,虽然不会翻很多倍,但是我的目标是赚取相对确定的收益。